芬兰每年人均税后收入约为3万欧元。以国际标准衡量,芬兰可以对外称收入差距最小的“最平等的国家”。
芬兰(Finland),位于欧洲北部,与瑞典、挪威、俄罗斯接壤,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尼亚湾。海岸线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也是欧盟成员之一。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公布2012年全球清廉指数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芬兰是世界高度发达国家,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
芬兰人均收入
据2022年5月统计调研得知,芬兰的平均月工资是2548欧元左右,女性收入比男性稍微低一些,在首都赫尔辛基,租住一居室的公寓大概为每月1000欧元。
市中心房价每平方米5000欧元,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房价相对便宜,为每平方米3000欧元。芬兰有3成以上的房屋是出租的,其中6成是私人出租,4成为政府补贴。
芬兰到中国的直线距离是5961公里,直飞大概需要8个小时,乍一听觉得离得很远,其实中间只隔着一个国家,那就是俄罗斯。
高冷的芬兰人有社交恐惧症,但是也抵不住桑拿的诱惑,桑拿,又叫做芬兰浴,专门设有“赫尔辛基桑拿日”,桑拿种类也有很多,包括烟熏桑拿、冰桑拿、移动桑拿、缆车桑拿、甚至还有摩天轮桑拿。
芬兰的生活条件艰苦吗?
芬兰,这是一个欧洲的国家了,是很多人都是知道的,那么这个芬兰属于发达国家吗?打工月收入是多少:
芬兰属于发达国家吗:
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芬兰虽是欧盟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从有了发达国家这个概念,芬兰基本上就没有掉过队。
芬兰打工月收入是多少:
在北欧诸国中,芬兰的工资水平不算高,低于瑞典和丹麦。在芬兰,一个月的生活费在1000欧元左右:房子自己租的话,每个月500欧元左右(一室一厅的大小),首都赫尔辛基还要贵一些。生活费,自己烧的话,每天10欧元,也就是300欧元一个月。与同事社交,出去吃饭、娱乐之类的,每个月开销是200欧元左右。在芬兰打拼,每个月挣4000欧元以上才算是中等水平。按照今天的外汇行情,1欧元=7.4406元人民币。
芬兰统计中心数据显示,去年芬兰全日制员工的工资平均每月2963欧元,这不包括业绩奖金和假后复工奖。学历不同,这一数字也不同。拥有博士学位者的平均工资为每月4907欧元,硕士学位的为4042欧元,学士学位的是3077欧元,中等教育程度者则是2625欧元。全日制职工十分之一低收入者的工资平均为每月2800欧元,十分之一高收入者为每月6664欧元。
芬兰是属于发达国家,这下知道打工的收入了吧
福利制度的未来,是大多数人被“圈养”起来
如今看来,北欧诸国很好地承担了“社会制度试验田”的伟大角色。
夹杂于CES繁芜的科技资讯中,来自芬兰的一条新闻易被忽视:芬兰政府从领取失业救济金或补贴的人里随机抽出2000人,从今年1月1日开始的两年里,每月会给他们每人发560欧元(约4077元),这笔钱无需交税,也不会影响其余任何福利,他们完全可以待在家中靠这560 欧元节衣缩食——芬兰政府表示,若实验效果不错,会虑将受众扩大到全芬兰的成年人。
这也让芬兰成为整个欧洲第一个尝试无条件普遍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制度的国家(瑞士政府之前提出议案,但在公投中遭到否决),即按月领取一份保持“起码生活水准”的补贴,且不以任何形式的工作或其他社会贡献为条件。
懒汉们的天堂与福音?你当然可以这么说,毕竟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教诲言犹在耳:“没有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富裕,可以承受对人力资源的浪费。”但这更像工业时代人力宝贵的佐证——剖视价值光环的现实一端,自由主义成为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意识形态的重要原因是,率先进入工业化国家的人力资源更值得珍视。
但如今,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的论调已了无新意,令保守派窘迫的是,倘若未来一定会大面积失业,那么“福利社会”就无可避免。在罗斯福发表上述言论短短数十年后,另一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乔·伊托和《连线》总编辑斯科特·达蒂齐采访时表示:“统一发放收入是否正确,这是否会获得民众的广泛接受,将成为今后一二十年的辩论话题。”
相比于时光给予社会的缓存期,技术的发展好像太快了。作为这一轮科技浪潮的舵手之一,伊隆·马斯克就对福利社会的降临有着冷峻的认知,在他看来,“得益于自动化技术发展,我们最终很可能会获得统一的基本收入,或者类似的收入模式。我不确定人们还会做其他什么事情,但我认为这终究会成为现实。”
经济学家则按照纳税额占GDP的比例,计算出了政府发放基本补贴的具体数额:据《经济学人》一篇文章分析,美国政府每月为每人支付的基本收入应该为525美元;而中国按照2015年的数字计算,大约应该为108美元。
负责芬兰社会福利的官员表示,普遍基本收入是为了消除失业者的“不利因素”,减轻他们对“失去某些东西”的恐惧感——但这更多是给予一小部分落魄分子的抚慰。在不少严肃学者眼中:在未来也许只有“富人”才有资格工作(“越有钱的人越忙,越忙就越有钱”的收益递增苗头早已显露),对大多数人来说,世界本身就是一间没有高墙的监狱,依靠政府每月的固定圈养过活;工作赋予人类的附加价值——荣誉感,责任担当,勤奋,协作能力,将不复存在;他们将沉浸在虚拟现实的快慰中,如实验白鼠一样在电极的刺激中衰老并死去。
那么,未来的“福利制度”会有如此不堪么?
福利社会的先兆
先来看现实。
用美国来举例,从数据上,宏观经济的繁荣并未改善大多数家庭的生活,1980年至今,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甚至略有下降。这意味着,过去几十年,技术进步与全球化的恩赐对象只有富人。
万维刚曾在专栏中转述了某位美国学者的观察,大概是,科技致使整体工作数量不断减少,这个无需赘言,关键是后两点:第一,美国现在失业率6%左右,但问题是许多不是什么“好工作”,四分之一“有工作的”成年人的收入甚至低于贫困线;第二,更触目惊心的是,美国已然是个福利国家,1959年以来,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收入类型是政府转移支付,所有家庭收入总和之中有20%是政府转移支付,如果没有这笔转移支付,一半有工作的美国人会陷入贫困。
而当不少人还在为技术抢走“坏工作”低声哀怨时,它却近一步展示着自己的雄心勃勃,大肆吞噬一些中产阶级的工作。譬如最近,一家日本保险公司从2017年起用沃森程序管理器“Watson Explorer”替换34名人身保险索赔工人;如《哈佛商业评论》所言,沃森这样的人工智能有望改善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譬如保险和金融,因为许多工作可以“由可以编入标准步骤的工作和基于完全格式化数据的决策组成。”
在一些社会学家眼中,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最大挤压,是作为“脊梁”的中产阶级被挖空,他们渴望社会稳定,掌握大量专业知识,从事归属大脑“慢系统”的工作——而这最为人工智能所擅长,正如霍金在《卫报》一个专栏中写道:“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
而在未来,谁又能笃定地说,机器会不擅长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呢?
被圈养的人生
事实上,工业革命之后,知识精英曾有几次错怪了机器与工作的关系(比如工业人口对农业人口的大面积替代),于是乐观地凝练了如下“共识”:陈旧的低技能工作被取代后,崭新的高技能工作便破茧而出,这便是人类进步的脚注。
令人遗憾的是,虽提振士气,但它不是牛顿定律,也不是自然选择,《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就认为,拜机器所赐,人类社会将诞生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对经济和军事都毫无用处的阶级——简称,无用阶级。也正因如此,历史反复上演的“率先惠及到一部分人的技术,一定会惠及到所有人”的故事或许将不再重现,赫拉利举了一个令人不适的例子:“医疗之所以被普及,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嗯,社会不平等早已是横亘在科技,经济以及人文领域之间的死角。几乎可以肯定,人类社会阶层撕裂的趋势不可逆转,这种焦虑正是右翼势力崛起和民粹主义显灵的最大原因之一。
不可逆的社会撕裂终会被多数人意识到,那该如何维持社会稳定?
未来已来——圈养。芬兰政府普遍基本收入制度也许将会复制到全球,美国也将如此,在混沌巡洋舰一篇文章的逻辑中:“民主党的方法是强迫资方为大多数人没有价值的行为去付工资,用税收为不工作的人提高消费能力,凭空创造出一些奇怪的服务业需求,然后用开拓国际市场的方式来把生产能力盈余输出出去。由于这样的行为是不鼓励生产进步的,于是民主党又用公共科教开支来促进技术的发展,用宽松货币政策来逼着资本投入再生产。总体来说是全力促进科技和资本把中产阶级分化掉,一部分向上,大部分向下,然后把底层人民用福利圈养起来,期待他们温暖的凋零。”
当然,之所以温暖,正在凋零的人们或许要感谢技术。就像《黑客帝国》描述的那样:两颗药丸摆在面前,红色,在现实世界苟活;蓝色,在虚拟世界快活。未来,无用的人们——地球上的大多数人,或许将通过药丸和虚拟现实技术,得到宽慰,得到快慰。雷·库兹韦尔就曾预测:未来纳米机器人有可能与大脑神经元自由交互,彻底构建出一个完美的虚拟现实体验,让个人拥有上帝一般的存在感。
那么,你准备好了吗?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用文字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与见识)
芬兰的理想不上班
欧洲首个受政府支持、“不用干活就拿钱”的社会福利试点项目于今年1月宣告终止。这项实验从2017年1月开始。芬兰政府随机选择大约2000名年龄25岁至58岁的失业公民,每月向他们发放560欧元的保障性收入,不要求他们找工作。即便这些人找到工作,每月依然会收到这份钱。
2015年,芬兰的失业率一度达到10%,创下17年来的最高值。因为按照此前的社会福利制度,很多人失业后不愿意找工作——失业补助往往比做临时工挣的钱多。另一方面,多项研究显示,长期失业者将在职场上面临比短期失业者多得多的挑战,“想回但回不去”。
在经济危机、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如何提供足够的激励让长期失业者重回劳动市场,成为了历届芬兰政府的心头之痛。芬兰中右翼政府倡导财政紧缩,致力于减少社会保障支出、降低失业率。支持这项实验是想确认,无条件收入是否能激励民众找份带薪工作。
本篇课程首发于2019年2月12日,选自 The Guardian
Finland's 'free cash' experiment fails to boost employment
① Europe's first national government-backed experiment in giving citizens free cash failed to encourage its participants to work more as organisers had hoped.
② Under Finland's two-year basic income trial, which ended a month ago, a random sample of 2,000 unemployed people aged 25 to 58 were paid a monthly €560 (£475), with no requirement to seek or accept employment. Any recipients who took a job continued to receive the same amount.
③ Aimed mainly at seeing whether a guaranteed income might incentivise people to take up more low-paid or temporary work by removing their concerns about losing benefits, the scheme was strictly speaking not a 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 trial since the payments were made to a restricted group and not enough to live on.
④ Finland's centre-right government's original aim was to expand the trial after two years in a bid to combat unemployment, which has been persistently high for years.
⑤ But it changed tack last April, instead imposing benefits sanctions on unemployed people who refused work. Joblessness has since hit a 10-year low of 6.6%.
▍生词好句
experiment /ɪkˈsperɪmənt/: n. 试验;实验
boost /buːst/: vt. 推动;增强 (increase)
boost tourism: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boost one's confidence: 增强某人的信心
government-backed: 政府支持的 (government-supported)
participant /pɑːˈtɪsɪpənt, pɑːrˈtɪsɪpənt/: n. 参与者
basic income: 基本收入
trial /traɪəl/: n. 试验
random /ˈrændəm/: adj. 随机的
sample /ˈsɑːmpəl, ˈsæmpəl/: n. 样本
recipient /rɪˈsɪpiənt/: n. 接受者
guarantee /ˌɡærənˈtiː/: vt. 保证;担保
incentivise /ɪnˈsentɪvaɪz/: vt. 激励 (encourage)
temporary work /ˈtempərəri, ˈtempəreri/: 临时工作
scheme /skiːm/: n. 计划
in a bid to: 力求;为了 (in order to)
combat unemployment /kəmˈbæt, ˈkɑːmbæt/: 降低失业率
tack /tæk/: n. 方法 (the way you deal with a particular situation or a method that you use to achieve something)
impose /ɪmˈpəʊz/: vt. 强制实行
sanction /ˈsæŋkʃən/: n. 裁撤;制裁
▍词汇拓展
1. boost: vt. 推动;增强 (increase) 的意思
boost tourism: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boost one's confidence: 增强某人的信心
The new resort area has boosted tourism.
新的度假区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The win boosted the team's confidence.
这场胜利增强了队员们的信心。
2. government-backed: 政府支持的 (government-supported)
名词加连字符加过去分词:
family-led company 家族企业
The company is led by the family.
student-centred class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The class is centred on students.
3. incentivise: vt. 激励 (encourage)
Regulators have been trying to incentivise consumers.
监管机构一直在努力刺激消费者多消费。
4. 选自《孟子·告子下》
So it is that whenever Heaven invests a person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ies, it first tries his resolve, exhausts his muscles and bones, starves his body, leaves him destitute, and confounds his every endeavour. In this way his patience and endurance are developed, and his weaknesses are overcome.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责任编辑
高晴、李焕
▍内容校对
武志琳、章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