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1、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皮格马利翁效应
1、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
2、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3、这实质就是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客户实施一种“激将法”,使客户不好意思达不到你的期望,从而与你成交。 被誉为日本推销女神的柴田和子就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4、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传说他在雕塑一座少女雕像时,爱上了这位少女,最后竟是这做少女雕像,变成真人,与他结为伴侣。这个典故被罗森塔尔借用来称谓教师的期望效应,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分别是什么?
1、相同。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2、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3、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4、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期望效应。1968年由美国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1933-)等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中提出。
5、罗森塔尔实验"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国王,传说他在雕塑一座少女雕像时,爱上了这位少女,最后竟是这做少女雕像,变成真人,与他结为伴侣。
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定义: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皮格马利翁效应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罗森塔尔效应,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来的。他在智利实验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