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媒体报道,日前上海破获一起电商平台诈骗案。某买菜平台发现有人利用该平台开展的优惠活动非法牟利,造成公司损失45万元。类似事件——大学生薅肯德基羊毛被判刑近期,还有一则大学生利用肯德基漏洞诈骗20余万元的消息引发热议。
2、两人骗取了大量“新用户”及“邀新”优惠券,再利用这些“大额”优惠券以较低价格大量购入实体商品,后将其转卖至市场赚取差价,每单至少有30元获利空间。
3、从中赚取差价达45万元。电商发现有些不对劲,之后于是向当地警方报警,警方也很快通过支付账户找到了这两个人,并且批准逮捕。
4、他们的行为直接导致平台损失45万人民币,警方接到报案后,立马锁定嫌疑人,原来两名男子注册了大量虚拟新用户账号,从而骗取了大量新用户优惠券。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
专家们指出,通常来看,少量薅羊毛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所得属于不当得利,应及时予以返还。若是在事实公布后还继续薅的,就可能会有盗窃罪等罪名之嫌,且薅羊毛并非法不责众。
上海90后用优惠券薅羊毛45万被捕,这种案件通常涉及不当得利、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盗窃罪、侵害知识产权罪等,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据悉,两名犯罪嫌疑人都是某“买菜平台”的前员工,对于平台优惠活动十分熟悉。
法院是以涉嫌诈骗罪把他逮捕,我觉得45万不是小数目,他应该会被刑事拘留,具体情况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事情的发生这件事情发生在4月21号,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接到报警说有人利用自己公司的优惠政策进行非法牟利。
非法薅羊毛和合理省钱之间的边界线就是真实性,而不是用一个身份去注册了许多虚拟的小号,违规获得很多的优惠券,然后再低价倒卖获利。其实通过合理的薅羊毛手段,都能够在很多商业APP上获取优惠力度和折扣。
薅羊毛本身不违法,但是一旦使用了非法手段,那么肯定是违法的。对于普通用户和“羊毛党”,其法律责任应根据获利程度的不同区别对待。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据民法关于无效民事行为和不当得利的规定处理。
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关于无效民事行为和不当得利的规定处理,薄羊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是平台推出的规则,如果大规模地利用平台的漏洞来获取利益,那就可能会涉及到法律问题,是违法的。
1、这些人会受到刑事处罚,如果他们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会被判处三到十年的有期徒刑和数额不等的罚金。
2、由于该男子这样的行为薅羊毛已经达到60余万元,已经属于诈骗,并且金额数量巨大,已构成诈骗罪。而该男子也被南京市某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4年。在审判过程中,姚某也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自愿认罚。
3、通过删查,商家发现有人恶意刷取积分,损失共计1万余元。警方迅速的锁定了嫌疑人的目标,目前方某因涉嫌盗窃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被滨江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4、薅羊毛本是沿袭春晚小品中白云大妈的“薅羊毛织毛衣”的做法,被定义为“薅羊毛”。白云大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拉毛织毛衣”的做法,最初是沿用“拉毛”的说法。
5、同时追回了之前大部分的违法所得,同时对组织者处以了60万的罚款。这样的处罚可以说是非常严重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处罚。告诫那些蠢蠢欲动的人,千万不要再动坏心思,把自己的想法放在这些老年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