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小米在印度被扣押555亿卢布(约48亿元),原因是违反了印度《外汇管理法》,小米作为一家跨国公司,被安上“非法”向境外转资的罪名真的是有些冤枉,但印度的强盗逻辑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1、具体原因还是因为印度对这些企业干了不该干的事情,压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
2、其次所谓的印度制造也是制约外企在印度投资的因素。一方面不断吸引外来企业到印度投资,另一方面暗搓搓的扶持自己的本土企业,不断地挤压和占领当地的低端市场,希望把技术和工厂都可以留在当地。
3、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家在印外企会选择“跑路”呢?在我看来主要是由于以下4方面因素导致:0税收太高 印度的税收在全世界上都是能够排上名的高。
1、印度市场渡劫,机海战术失灵,其实这个处境主要针对的就是vivo而言。按照目前印度市场对于中国企业的严格审查来说,当地的中国企业近况并不怎么样,毕竟此时印度市场发难也只是想要提升印度制造的实力。
2、这些相关事件的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印度为了扶植本土品牌,以求获得更高份额的市场利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印之间的领土接壤,发生了多起冲突事件,让印度对中国企业的审查管理变得更加严格。
3、特别是对于那些产业链受到印度市场影响的企业来说,如果失去了产业链的优势,相关品牌可能就会失去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也意味着很多东西可能根本就没有在印度市场发展的必要了。
在印度政府的连环打击之下,中方70%左右的中小企业基本濒临倒闭。
另一方面印度也在努力的扫清国外的企业,努力为本国的本土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这个看似退的决定其实也是进,因为印度一直限制我们手机企业的发展,而且还扣押手机企业的资产,这就无疑说明了一个道理,他们不希望中国企业在当地发展。
印度连续“打压”在印度中资企业,该事件后续会如何发展?我觉得许多中国企业可能挑选撤出印度市场,部位公司还会挑选减缩印度市场的业务规模。
在2021年,印度相关部门又将矛头指向中资手机通讯企业。印度政府部门连续以逃税、做假账以及违反外汇管理法为由,突击搜查小米印度公司,扣押罚没公司大额资产。此后,OPPO和vivo印度公司也相继陷入税务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