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薅羊毛,”毛羊毛”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利用商家的各种优惠活动进行合法获利。基于相对较低的成本甚至零成本来换取一些线上平台和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利益。简单来说,就是在网络平台上找漏洞来占企业的便宜。
2、首先,从羊毛党的角度来看,收集羊毛是一项技术,甚至是一项业务。我们要付出技术成本、时间成本、渠道成本,不偷盗、不抢劫,用自己的能力赚钱。
3、在我的理解中,用几块钱去海底捞极限薅羊毛的人可能是在利用促销活动或者其他优惠政策,而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行为本身并没有错,因为这是消费者的权利和自由。
我支持第二种观点。其实从道义上来说,薅羊毛并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要合理合法,凡事一旦过了度就会过犹不及,甚至可能产生相应刑事责任,作为成年人我们不能放纵自己的贪欲。
网上薅羊毛也可能属于违法行为,具体情况需视情况而定,一般涉及到侵犯知识产权、欺诈等问题。网上薅羊毛是指通过利用网购、活动等方式获取优惠、返利、积分、折扣等福利,从而实现“不劳而获”的目的。
薅羊毛本身不违法,但是一旦使用了非法手段,那么肯定是违法的。对于普通用户和“羊毛党”,其法律责任应根据获利程度的不同区别对待。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据民法关于无效民事行为和不当得利的规定处理。
相关的事件。近日,大学生利用肯德基漏洞诈骗20余万元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
大学生利用肯德基漏洞诈骗20余万元,相关公司损失惨重。大学生徐某在使用肯德基APP下单时,无意间发现了APP客户端与微信客户端之间下单的漏洞。
大学生利用肯德基漏洞诈骗20余万元,5人均被判刑。
大学生利用肯德基漏洞诈骗20余万元徐某是一所大学的在校学生,他在使用肯德基客户端点餐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系统漏洞,而这个漏洞则被他当成了自己的生财之路。
网友观点之一:平台的漏洞不应该由个人来买单,这种观点是不适当的。事发之后,有的网友评论到:APP应该感谢这两人,因为这两人帮平台发现了巨大的漏洞。
两人的行为已经涉嫌诈骗了。两人利用了平台抵用券的时间差漏洞反复的使用同一抵用券来购买产品,最终两人的购买金额分别为640万和120万,这样的行为已经是属于不当得益的行为了。法律层面上对于诈骗行为的定义。
因为这两个人利用了平台抵用券的时间差漏洞来进行使用,最终获得了不当的收益。